基座形式
早期基座用土堆造,但土座不結實,容易被雨水浸損,所以發(fā)展到用磚或石料包砌在土座外表,從而大大提高了基座的堅固耐久性,同時也增加了基座的美感。
縱觀各類建筑下的基座,簡單的只是一層不高的方方正正的平臺,表面也沒有雕飾,但稍講究一點的建筑或者陳列物的基座大多數都采用須彌座的形式。須彌為佛教中的山名,佛教將圣山稱為須彌山,佛坐圣山之上更顯神圣與崇高,于是須彌座成了佛像下基座的固定形弋。須彌座原來是什么式樣無實物呵考,在山西大同云岡石窟中可以見到佛像下而有一種基座,它的形式是上下較寬,中間較細,呈人體秉腰形向內收縮,外形好似工字。云岡石窟開鑿干5世紀的北魏辛文帝時期,是佛教傳人中國后能全面反映佛教藝術的寶庫。在比云岡石窟稍晚一些時候的河南洛陽龍門石窟,佛像下也有這種工字形基座,此外,在廿肅敦煌石窟五代、中唐時期的畫中也有這種式樣的基座,因此可以把這種工字形基座視為中國早期須彌座的形式。
公元1103年宋朝廷頒行《營造法式》,書中有“殿階基”的條目,包括文字說明和兩幅不完整的圖像。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據此繪制出宋代殿階基式樣。如果將這時期留存至今的基座實例與殿階基圖樣相對照,可以看出,當時須彌座的形式已經相當定型了。座有上枋與下枋,有中間縮進去的束腰,上下枋都用混梟的形式與東腰相連,秉腰有小柱和壺門等裝,1934年,梁思成先生根據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的有關內容和清代實例,繪制出清代須彌座的標準形式,這種形式不但包括有上、下枋秉腰、圭角等各部分,而且它們的高低都有規(guī)定的尺寸比例·這說明,須彌座的形式得到進一步的規(guī)范,它不僅用作各類建筑的基座,而且也成為月臺、祭臺和獅子、花臺、日晷等基座普遍采用的形式。
遍布各地的建筑,它們既有類型之不同,又有人小之區(qū)別,再加上各種形式的露臺和諸種陳列物,要使用從形式到尺寸部規(guī)范化了的同一種須彌座必然會遇到矛盾,有的建筑基事要很高,有的陳列物基座要很低,許多實例向我們顯示,古代工匠根據實際情況對須彌座的形式與尺寸都進行了某些修改,創(chuàng)造出了不少成功的范例。北京紫禁城前朝三人殿共處于一座高臺基座之上,基座分三層,共高8米多,下面第一層即高達3來,如果在此高度內桉須彌座規(guī)范尺寸放人,則各部分將會顯得很大,工匠巧妙地在上枋和下枋上各加了一道線條,把它們上下都一分為,從而使這座須彌座既特了整體的高大宏偉,又不因局部的擴大而顯呆板與笨拙。北京頤和園五方閣有一中著名的銅亭,亭下的基座也很高,但錒亭本身不大,如果在這里也采取紫禁城三大殿座同樣的辦法處理,則其宏偉的石座必然與座上精細的小圍亭不相匹配,所以工匠采取了另一種修改方式“總體上先將高高的覃座上下分作兩段,下面二分之一是一座標準的須彌座,下面一半山兩層枋與一層圭角重疊,它們好比是上而須彌座的一個覃巫,于是上面須彌座較小的體量與精細的雕飾和座上精美的銅事和而統(tǒng)一,同時須彌吐又隱妥地坐落在石座上而保持了整座基座的高度。紫禁城內有兩處日晷,其下的須彌座而積很小,但造型要高,于是工匠都把束腰部分提高,一座是將束腰做成寶瓶狀,另一座則將束腰一分為四根方形小柱把上枋舉高以承托上面的日晷圓盤。頤和園庭院里多有置放盆花的石座,座面不人,或圓或方,但造型高,在這里,工匠應用提高束腰、兩層須彌座重疊增加上下枋等等手段,使它們保持了比較完美的造型。
石座也有很低的,例如寺霸、宮殿內香爐的基座,常見的方法是把須彌座的束腰部分壓低,有時壓到,枋兒乎相貼,這也應視為須彌座的一種變異。
下一篇:龍圖案的起源
中式庭院怎么做中式庭院景觀設計的要點與理念…
庭院文化磚:中式庭院設計,中式庭院景觀設計施工…
中式建筑中細節(jié)之美無處不在,今天我?guī)慵殧的切┲惺浇ā?/div>
余蔭山房仿建項目不僅蘊含了木雕、貝雕、磚雕、灰雕、…
磚雕,俗稱“硬花活”,是中國一種古老的建筑裝飾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