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功能
按《禮記》規定,帝王、諸侯、大夫、士各設有不同數目的宗廟進行祭祖活動,而庶人不允許設專門的廟,只能在家里祭祖。直到明朝,宗法制度進一步強化,朝廷才允許庶民建宗祠,《明會典祭祀通例》中規定:“庶民祭里社、鄉厲及祖父母、父母,并得祭灶,余皆禁止。"從此以后,老百姓有了專門祭祖的地方,稱為祠堂。到了清代,祠堂大量出現,分布在各地。祠堂的功能,清雍正皇帝在《圣諭廣訓》中說:“立家廟以蔫蒸嘗,設家塾以課子弟,置義田以貧乏,修族譜以聯疏遠。”家廟即祠堂,它的首要功能就是祭祀祖先,通過祭祖達到敬宗收族的目的,設家塾、置義田、修族譜都是宗族的任務,這些任務又往往在祠堂或通過祠堂完成。不少地方,一族的私塾學堂就設在詞堂里或附屬在祠堂旁,.族的公共義也通過祠堂進行管理;凡修宗譜,一族之長在祠堂做出決定·選出合適人選,并在祠堂舉行一定的儀式,焚香致詞,宣告續修宗譜的開始。
宗族的作用自然還遠不止這樣幾項,我們在各地的族譜中可以看到,其中多有不同的族規族法內容。某地的《范氏族譜》中有“宗禁十條":“禁抗欠錢糧六“禁毀棄田”、“禁違逆父兄"、“禁冒犯尊長”、“禁立嗣違法”、“禁詈罵斗毆"、“禁寓留盜匪”、“禁賭博造賣"、“禁奸淫傷化”、“禁健訟匪為",某地的《費氏族譜》中也有罰例十二條,其中如:“忤逆不順大患也,責四十板鎖祠內一月,再犯,鎖責如前,公議暫革出祠,侯其悛改復入,三犯鳴官處死。"“兄弟有序,以弟犯兄不恭,責三十板,以兄凌弟不友,責十板。"“侵蝕族內錢谷器物,除追賠外,輕者議罰,重者議責"。“縱婦不孝翁姑,不和妯娌者,查出重責。在北方的碑文中也有相似的族規。這些族規書刻在族譜和碑石上,但執法卻都在祠堂。犯族規者在祠堂前打板子,然后鎖在祠內,浙江武義郭洞村何氏家族一不肖子孫與其嫂通奸被族人發現,于是族長們人祠作出決議,將不肖子孫綁來,在祠堂前被活活燒死。
明清兩朝,朝廷對農村的行政管理實行的是里社制與保甲制,朝廷通過他們征收錢糧稅,派遣差徭,維護治安。這種官方的行政機制似乎與宗族制度發生矛盾,其實他們之間并無矛盾。因為在廣大農村,血緣村落占大多數,村民都隸屬于一族或數族,離開宗族,保甲制度就成了空殼。宗族的族規族法除了有維護本宗族財權、人權的內容外.絕大部分皆旨在維護封建禮制和社會公共秩序,這些內容完全符合封建皇朝的利益。而且不少族長或族中士紳還擔任了保長、甲長。所以宗族組織,不僅在它所維護的利益上,而且在組織上也成了封建專制統治的基礎。
下一篇:四合院影壁的三段式構造
中式庭院怎么做中式庭院景觀設計的要點與理念…
庭院文化磚:中式庭院設計,中式庭院景觀設計施工…
中式建筑中細節之美無處不在,今天我帶你細數那些中式建…
余蔭山房仿建項目不僅蘊含了木雕、貝雕、磚雕、灰雕、…
磚雕,俗稱“硬花活”,是中國一種古老的建筑裝飾藝術。…